2月13日,在國家能源局召開的2023年一季度新聞發布會上,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王大鵬指出,風電光伏年發電量首次突破1萬億千瓦時。2022年我國風電、光伏發電量突破1萬億千瓦時,達到1.19萬億千瓦時,較2021年增加2073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21%,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3.8%,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,接近全國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。2022年,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2.7萬億千瓦時,占全社會用電量的31.6%,較2021年提高1.7個百分點,可再生能源在保障能源供應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。
2月13日,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,這也是21世紀以來第20個指導“三農”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。文件指出,推進農村電網鞏固提升,發展農村可再生能源。推動縣域供電、供氣、電信、郵政等普遍服務類設施城鄉統籌建設和管護,有條件的地區推動市政管網、鄉村微管網等往戶延伸。扎實開展鄉村振興示范創建。
2月13日,山東省人民政府發布《關于印發突破菏澤魯西崛起三年行動計劃(2023-2025年)的通知》。主要目標為,到2025年,突破菏澤魯西崛起取得突破性進展。5市生產總值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、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等年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。創新發展取得新突破,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;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,綠色低碳轉型成效明顯;
新舊動能轉換取得新突破,“四新”經濟增加值占比年均提高2個百分點左右;鄉村振興取得新突破,農業質量效益明顯提升;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新突破,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%左右;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,開放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;共同富裕取得新突破,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,基本公共服務實現目標人群全覆蓋。通知要求,強化能源保障。加快清潔能源開發,支持打造采煤沉陷區“光伏+”基地,探索魯北鹽堿灘涂地風光儲輸一體化開發。
2月13日,吉林省四平市人民政府印發了《四平市能源發展“十四五”規劃》,規劃要求,積極推進光伏發電,充分利用土地資源、光照資源等優勢,統籌推進光伏發電項目。加快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,重點推進雙遼華燦15兆瓦牧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二期、吉林省天合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30兆瓦牧光互補光伏發電等項目;因地制宜推廣分布式光伏發電,實施一批中小企業自發自用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,重點推進雙遼分布式光伏“整縣推進”項目建設,力爭打造成為國家級試點。到2025年,全市新增光伏發電裝機規模60萬千瓦,地區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達到92萬千瓦。
2月13日,內蒙古太陽能行業協會發文稱,據內蒙古太陽能行業協會初步統計,2022年自治區一共批復六類市場化并網新能源項目144個,總規模3465.6萬千瓦,其中光伏1365萬千瓦,風電2100.6萬千瓦。
一、5個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項目配置光伏161萬千瓦,風電189.5萬千瓦,儲能81.8萬千瓦;二、5個燃煤自備電廠可再生能源替代工程項目,配置風電69.5萬千瓦,光伏111萬千瓦,儲能9萬千瓦;三、風光制氫共批復了4批32個項目,離網型4個,并網型28個,配置光伏466.9萬千瓦,風電888.4萬千瓦,配建儲電13.5萬千瓦時,儲氫21.6萬噸,制氫能力53.7萬噸;四、兩批工業園區綠色供電項目合計34個,配置光伏382.5萬千瓦,風電673.13萬千瓦;五、全額自發自用新能源項目39個,共配建新能源49.6萬千瓦,其中風電5.3萬千瓦,光伏44.3萬千瓦;六、火電靈活性改造消納新能源項目涉及12家企業電廠29家、機組63臺、裝機容量2329.5萬千瓦,改造后新增調節能力514.1萬千瓦,配建新能源514.1萬千瓦。
來源:國家能源局、各地政府